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7-14 11:54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日益成熟,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讲,正是由于这种开放的心态,才换得了今天行业的蓬勃发展。虽然曾经不得已而为之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主场优势,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个优势正在被不断夺回。
在本土企业逐渐实践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的同时,中国市场也正以开放的心态成为世界工程机械日益重要的区域市场之一。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市场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产品、人才、管理等各个领域,可以说,中国市场正在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充分竞争且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市场。
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对于很多外资企业来讲,中国市场只是其全球规划中的一个区域市场而已。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使中国在其市场版图中扮演的角色从“区域市场”逐渐演化为“主力市场”。
这一点在2008年之后尤为凸显。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同时,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回归高速发展态势,这使得许多企业将中国市场当成了救命稻草,中国市场成为其挽救业绩下滑的重要支柱。
随后,许多企业竞相调整其中国区市场策略,人才、资源等因素纷纷向中国倾斜,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或者扩大产能的更是大有人在。2011年9月,卡特彼勒就接连宣布在无锡、南通、徐州等地建设新工厂或者扩充其原有产能;日立建机宣布将其位于合肥的挖掘机制造工厂产能提高一倍……这些举措,无一不表现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然而,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体现出更多新的特点。在本土企业方面,集团化企业日益强盛,龙头企业开始向全线产品,甚至跨领域产品延伸;融资租赁等较为先进的金融服务在中国市场已经得到历练并被加以推广;市场竞争的战火蔓延至服务等后市场领域……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经成长为较为成熟的市场,鲜有某家企业能够垄断其中。
从展会的角度来看,BICES和bauma China在世界展会中的地位日益加重,无论展会规模还是参展企业的水平和质量都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外资企业及海外专业观众人数的所占比例不断提升,在这两个展会不断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机械展会的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以及中国市场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产品技术的国际化
以往,在一些外资企业的全球规划版图上,中国市场的尾气排放、噪声以及产品的技术标准一直属于较为落后的区域。然而,中国市场的迅速崛起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不断重新定位中国市场,产品的各方面指标逐渐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在产品及技术的推陈出新中不断演绎着新的奇迹。以往,本土企业之间争夺的往往是谁能够推出国内吨位最大、高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产品。现在,这种竞争标准已经提升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第一位。
继2010年本土履带式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的吨位全线突破千吨级之后,短短一年时间内,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便将吨位目标直接指向世界的新纪录。5月28日,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3200t级的ZCC3200NP型履带式起重机在湖南长沙成功下线;时隔一天的5月29日,三一重工最大起重力矩超过86000t·m的3600t级的SCC86000TM型履带式起重机在江苏昆山下线,成为2011年产品研发中“最重量级”新闻。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更加看重中国市场。其最高端、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已经相继在中国应用。例如,7月29日,在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凯斯工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在一则战马嘶鸣、风云漫卷的宣传片之后,一名古代武士装束的旗手手擎利剑,驭马冲进会场,宣告凯斯“王者之器,无往不力”2011新品发布会正式拉开序幕。正如宣传片以及这位骑手带给现场观众的感觉一样,此次凯斯的新品甫一亮相便引起了全场赞叹。此次,凯斯发布了N系列挖掘装载机、S系列滑移装载机及CX58C小型挖掘机三大系列(款)产品——凯斯小型工程机械产品在中国宣告全面升级。
更为可喜的是,以三一挖掘机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挖掘机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长久以来,中国挖掘机行业一直面临本土品牌难以取得突破的尴尬局面,这个现状在近年来正在被快速改写,市场竞争格局将拉开新的篇章。
管理模式的国际化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人员构成有着非常鲜明的不同。本土企业中几乎清一色是中国人;外资企业即使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在管理层中也鲜有中国人的任用,即使部分企业的中国区负责人是中国人,也仅仅是出于对目标市场的贴近性的需要,而这些人也鲜有能够在集团中流动的情况。
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于对管理经验、市场理念、产品技术等的需求,本土企业对于海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企业的管理高层逐渐出现外国人的身影。这其中,走在最前面的当属柳工,2007年,一位外籍专家来到镇江柳工工作,极大地发展了柳工的小型工程机械业务。后来,这位外籍专家成为了柳工的副总裁,他就是已被人们熟知的闭同葆。
2009年,厦工开创了行业先河——曾经被誉为“引领中韩两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传奇人物”的蔡奎全出任厦工总裁,老国企和洋总裁的结合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尚属头一例。随后不久,深受金融危机创伤的厦工便焕发出蓬勃活力。今年,厦工迎来了甲子华诞,厦工以超百亿元的销售收入规模为自己的这一重要生日送上了一份厚礼。蔡奎全表示,在未来产品发展规划中,厦工将不断延伸产品线,拓展产品种类。到2015年,厦工将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产品总产销量突破10万台,力争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者。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的中国籍管理者逐渐进入外资企业的核心管理层,或者拥有较大的决定权。这对于中国管理精英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对于外资企业来讲也能够得到极大实惠。
下一篇:混动技术助工程机械发展提速